- 基本信息欄
- 英文名: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.
- 學 名:合歡
- 別 稱:“馬纓花”、“絨花樹”、“合昏”、“夜合”、“鳥絨”
- 壽 命:不容易死
- 分布區(qū)域:自伊朗至中國、日本。
合歡的外形特點與品種簡介
合歡又名紅粉撲花、夜合歡等,為豆科合歡屬植物。合歡原產(chǎn)于美洲南部,不但可以觀賞,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,所以在我國黃河流域至珠江流域各地均有分布。
合歡
合歡,落葉喬木,高可達16m。樹干灰黑色;嫩枝、花序和葉軸被絨毛或短柔毛。托葉線狀披針形,較小葉小,早落;二回羽狀復葉,互生;總葉柄長3-5cm,總花柄近基部及最頂1對羽片著生處各有一枚腺體;羽片4-12對,栽培的有時達20對;小葉10-30對,線形至長圓形,長6-12mm,寬1-4mm,向上偏斜,先端有小尖頭,有緣毛,有時在下面或僅中脈上有短柔毛;中脈緊靠上邊緣。
中文學名:合歡
拉丁學名: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.
別稱:“馬纓花”、“絨花樹”、“合昏”、“夜合”、“鳥絨”
二名法:Albizia julibrissin
界:植物界
門:被子植物門
綱:雙子葉植物綱
亞綱:原始花被亞綱
目:薔薇目
亞目:薔薇亞目
科:豆科
亞科:含羞草亞科
族:印加樹族
屬:合歡屬
種:合歡
分布區(qū)域:自伊朗至中國、日本。
詞條相冊
合歡的習性與栽培要點
合歡是一種觀賞價值和經(jīng)濟價值都非常高的優(yōu)良品種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由于成年的合歡樹可以長到16米左右,所以適合栽種在庭院、公園等園林綠化。
合歡
合歡樹多生于山坡或栽培。合歡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(huán)境,對氣候和土壤適應性強,宜在排水良好、肥沃土壤生長,但也耐瘠薄土壤和干旱氣候,但不耐水澇。生長迅速。性喜光,喜溫暖,耐寒、耐旱、耐土壤瘠薄及輕度鹽堿,對二氧化硫、氯化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。
合歡樹喜歡陽光充足的環(huán)境,以及濕潤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,耐寒也耐旱,但畏水濕。若種在砂質(zhì)土壤中,植株生長將更好。他的根系復生能力很強,即使遭受嚴重損傷,仍能迅速恢復生長。9-10月份合歡果實成熟,莢果、種子細薄。植株生長到一定高度要進行合理修剪,特別要剪去病枝、交叉枝和徒長細弱枝。他的根有根瘤菌,具有改良土壤之功效。
合歡的繁殖要點
合歡為陽性樹種,在我國很多地方均有種植,而長江、珠江流域較多。合歡的花色鮮艷,氣味芬芳,不但可以美化環(huán)境還能用來作地震觀測研究,作用非常廣泛。
合歡
合歡花一般用種子播種繁殖,春秋都可播種,播前可用35℃溫水浸種24小時,淺盆穴播,覆土1--2厘米,以浸盆法給水,保持濕潤,在15--20℃條件下,經(jīng)7--10天出苗,苗高5厘米時上盆。采種時選健壯母株,加強管理,于結果期隨熟隨采,莢果成熟時會自動開裂。養(yǎng)護管理無特殊要求。一般土壤均可栽培,生長期需肥不多,施稀液肥2--3次即可,肥料不宜過多,以葉綠生長健壯即可,勿使徒長,因為含羞草主要為趣味性觀葉花卉,以小型為好。合歡花的種植技術簡單,管理粗放。對氣候、陽光、土壤要求不嚴,但以肥沃、疏松的砂質(zhì)壤土為佳,喜溫暖濕潤的環(huán)境。